《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研究》2016
品牌经济与绿色发展战略的关系
绿色发展战略强调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共生性和发展目标的多元化,即三大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绿色发展的基础是绿色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的显著特征是绿色经济比重的不断提高,即以绿色科技、绿色能源和绿色资本带动的低能耗、适应人类健康、环境友好的相关产业在GDP比重的不断提高,增长模式强调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污染排放脱钩。
绿色发展是品牌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对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威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其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基本原则,它也应该成为绿色发展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发达国家要真正承担起绿色发展的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实施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援助和资金援助;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建立基于本国国情的绿色发展战略,并通过有效的政策工具加以落实。
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绿色发展战略并非是一个可选择的战略,而是一个必须要遵循的发展战略,是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等五大建设的抓手。绿色经济增长模式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相较褐色经济发展模式,它具有更好的自然资本的环境效益、物质资本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本的社会效益等三重底线效益。在经济全球化和过剩经济条件下,绿色发展必须建立在个人与企业持久绿色发展的基础之上。企业作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生存与发展与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既是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发达国家的发展现实说明,品牌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以品牌经济为基础上的区域经济能够有效保障个人与企业的持久发展。随着品牌竞争的日益剧烈,品牌的资源配置功能日益突出。随着政府从资源配置参与型向资源配置干预型角色转换,要求采取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即发挥企业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品牌经济。研究表明,品牌经济具有追求可持续性的内在动机,能够促进物种与环境保护,以及有效就业的稳定增长。实施品牌经济战略,不仅实现当代人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后代人的发展。
具体来说,在环境保护方面,目前关于区域三废排放控制问题,主要有三种办法,即税收、许可证、限定标准。许可证和限定标准都要求有很高的监督成本,否则形同虚设。税收的办法则取决于区域对企业投资的竞争。如果其他区域都不对三废排放征税,则某个区域就不会开征,因为开征此税将增加企业成本。即使开征,如果属于地方税,则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或争夺投资者,也有可能减免该税。如果属于国税,也必须返还地方以用于地方环境整治,而一旦返还又有可能被地方政府以各种方式返还给企业。实践已经对这些措施的失效给出了证明,应当转换思路。对企业来讲,是否采取三废处理,关键在于三废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投资属于固定费用,运行属于变动费用,只有那些追求品牌的企业,才有内在的意愿或动机,愿意采取三废处理投资和运行,也只有追求品牌的企业,才能避免价格战。在这个品牌建设过程中,如果该品牌不愿意进行三废处理,被民间环保组织列入环境破坏者的名单并予以公布,特别是通过网络发布,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由此以来,将极大的降低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可,从而减少选购。由此以来,该品牌就难以生存下去。换言之,对于这些追求长期品牌的厂商来讲,不进行三废处理的风险远远大于进行三废处理的费用,他们当然要采取三废处理的措施。单纯从财务角度看,凡是追求品牌建设的企业,最终都将成为大规模企业,而大规模企业有能力承担降低三废排放的技术,也有能力承受三废处理的费用。